2022年8月30日,市领导到我厂进行安全宣讲
发布时间:
2022-08-30 11:40
来源:
2022年8月30日盘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浩,副局长邹笙仟一行到盘州市第二酒厂作安全宣讲。
2022年8月30日盘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浩,副局长邹笙仟一行到盘州市第二酒厂作安全宣讲。
关键词:
盘州市第二酒厂,盘州酒,盘江酒,茅台镇酒,茅台镇酱香白酒,贵州酒
相关新闻
1、企业基本情况 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前身为地方国营盘县第二酒厂和贵州省盘县第二酒厂,位于盘江煤电集团的三角树矿与月亮田矿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4.6°,北纬25.8°,占地面积40余亩,主营白酒的生产及销售。 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于1967年4月24日经盘县特区人民委员会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革生建字(67)66号文件批准成立,于1969年建成投产,是贵州省除了贵州茅台、贵州习酒以外第三个有50年以上历史的国有酒厂。 至2019年底,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有资产总额107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11万元,净值665万元,现有职工24人,有经济及专业技术等职称的人员5人,下设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市场部、质检部;有三栋白酒生产车间,一个包装车间,两栋产品和材料库房,一个化验室。年生产能力420吨46°盘江酒,主要产品有46°、50°散装白酒、盘江酒、盘州酒系列产品。 我厂尊崇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协力共荣、同心求进的企业精神,并以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以良好的企业环境,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纯粮产品。 2、企业发展演进 1)1967-1969:企业筹建; 2)1969-1971:试生产; 3)1971-1985:计划经济时期,盘县特区红旗单位 ; 4)1985-1997: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企业发展阵痛; 5)1997-2001:尝试企业改制,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个体酿酒户迅猛发展,企业处于发展低谷;2002-2004年处于半停产状态; 6)2004-2010:寻求支持,通过技术改造,厂荣、厂貌改观,职工精神焕发,企业进入稳步发展轨道; 7)2010-2019: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现。 3、大事记 1)1976年、1978年、1980年被评为盘县特区轻工系统先进单位; 2)1983年我厂职工邓金慧被评为六盘水先进生产者,省人大代表; 3)厂长、支部书记苏锋同志1997年被盘县计划与经济局评为优秀厂长;2001年被盘县计划与经济局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10年被盘县人民政府评选为盘县劳动模范;2011年7月被中共盘县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6月评为六盘水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16年获盘县“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9月被评为盘关镇2018年度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021年4月党支部书记、厂长苏锋同志当选为六盘水市劳动模范;蔡丽同志当选为盘州市劳动模范。 4)2006年度根据中国市场品牌管理委员会评价结果,特授予贵州省盘县第二酒厂生产的松山牌系列盘江酒为“中国驰名品牌”; 5)2006年11月被中国中轻质量保障中心授予“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重点推广单位); 6)2006年7月被中国中轻质量保障中心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过产品”称号; 7)2007年6月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心授予“全国质量诚信品牌示范单位”; 8) 2011年4月获“盘县第二届企业家活动日组织奖”贵州省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9)2012年5月被贵州省绿色生态发展委员会授予“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 10)获得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2017年度2018年度年度贵州省省级“守合同守信誉”单位荣誉称号; 11)获得获六盘水市国家税务局、六盘水市地方税务局“2016年度、2017年、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度A级纳税信用企业”荣誉。 12)2017年4月24日,召开成立50周年总结会,与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明德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其实习实验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2019年1月醉美盘州酒、双龙戏珠盘州酒推向市场。 13)2020年1月8日,盘州市作家协会到我厂采风,诗写盘江酒、盘州酒; 14)2020年11月4日,打造的盘江酒工匠场获六盘水市总工会验收通过。 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有45°、50°散装白酒、盘江酒、盘州酒系列产品。 2、产品特点 我厂生产的盘江酒、盘州酒系列产品坚守小曲清香传统酿造工艺,秉承“小曲清香、纯粮酿造、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玉米、大米、糯米、高粱、小麦、苦荞依传统工艺精心酿制,不含香精香料,具有香气扑鼻,回味悠长,酒后不上头,口不干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被消费者誉为“盘江小茅台”,是贵州省“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50余年来我厂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生产观,酒的品质逐年提高。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生物工程系与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签订校企合作实训协议
3月30日下午,学院院长吴天祥、副院长罗卫东、生物系系主任唐婷、生物系系主任助理杨祖滔、学院办公室助理韦冠东前往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盘州市第二酒厂厂长苏峰、副厂长将若贵、杜学忠进行接待,双方于贵州省盘州市第二酒厂会议室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活动。 会上,盘州市第二酒厂厂长苏峰简单介绍了酒厂的历史,盘州市第二酒厂成立于1967年4月24日,是贵州省除了贵州茅台、贵州习酒以外第三个有50年以上历史的酒厂,该厂秉承“小曲清香、纯粮酿造、固态发酵、口感舒适”的发展理念,51年来无停产记录。此外,2017年盘州市第二酒厂实现工业产值77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实现税收160多万元,为盘州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吴天祥表示,双方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第一步,是学院产学融合办学模式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学院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和作用。 罗卫东指出,作为贵州大学下独立学院的先行者,在学院新机制办学模式、办学宗旨的推动下,学院将以“服务社会、服务贵州、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通过与盘州市第二酒厂的合作,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致力于贵州经济的发展,传承贵州酒文化。 随后,双方代表进行签字并互换合作协议书。 会后,吴天祥、罗卫东一行在苏峰陪同下参观了白酒生产线。
深冬时节,盘州第二酒厂的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给盘江酒封口包装。这家创建于1967年的酒厂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酒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实现销售额连续多年增长。 盘州第二酒厂位于盘关镇,酒厂采用固态酿酒法生产,用六种粮食酿造,所以生产出的酒又叫六粮盘江酒,年生产能力达420吨。酒厂的建成与“三线”建设有着不解的情缘。该酒厂厂长 、党支部书记苏锋介绍说,“三线”建设时期,酒厂建在山脚树矿和月亮田矿中间,因井下比较潮湿,建这个酒厂给井下工人祛风湿、祛寒、增加热量。 建厂50多年来,该酒厂为国家创造税收1000多万元。酒厂里共有24个员工,其中有9名党员。酒厂党支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发展。对于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酒厂党支部组织委员敖成彦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做任何事情自己都要上前先去做。同时通过开展党建活动,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更重,更加团结。” 党员干部不仅发挥带头作用,还经常与非党员员工交心谈心,把员工的需求放在心上,切切实实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下一步的党建工作,苏锋说:“酒厂通过抓党建凝聚了职工的思想,保证了产品质量,使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党建做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在盘州,有一个建厂53年历史的老酒厂——盘州市第二酒厂。53年来,盘州市第二酒厂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红火,经历了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更在国企改制的生死关头咬牙坚守。经过了这些磨炼,如今,第二酒厂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在新时代里焕发出勃然生机。 1967年的那个夏天,在拖长江江畔的盘关,也如现在一样的湿热。“三线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煤炭工人在艰苦条件下,靠着人背马驮,为了我国的煤炭产业像蚂蚁一样辛勤劳动着。那时候,井下湿气重,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病,病倒了就上不了工,就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 于是,就在这个夏天,一个酒厂诞生了。好山出好水,好水酿好酒。拖长江两面都是大山,大山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大山之上,四处有活水,汩汩清流,滋养着世世代代沿水而居的盘关人。 在三角树矿与月亮田矿之间,就有这么一条活水,酒厂就选址在这里。这就是盘州市第二酒厂(原“地方国营盘县特区第二酒厂”,现也称“六粮酒厂”)。迄今已过去53年,也成了贵州省除了贵州茅台、贵州习酒以外第三个有50年以上历史的国有酒厂。 盘江煤电集团旗下两个大矿的煤炭工人,在井下劳累一天后,终于可以喝上一口纯粮酿造的“盘江酒”,解去一天的疲乏,祛除井下受的湿气,冬天,还可以抵御寒气的侵袭。 这“盘江酒”,是采用优质玉米、大米、糯米、高粱、小麦、苦荞六种粮食,秉承“小曲清香、纯粮酿造、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精心酿制,不含香精香料,具有香气扑鼻、回味悠长、酒后不上头、口不干等特点,被誉为“盘江小茅台”。在“三线建设”时期,不止是盘江煤电集团的煤炭工人及周边乡民得享口福,还远销到北京上海东北等地。 据说,当年有一个参军到北京的“兵哥哥”,回家探亲过年时想买两瓶好酒孝敬长辈,他平时不喝酒,听人说这酒好,于是就买了两瓶“松山牌盘江酒”回家来了,回到家,才知道是家乡生产的。 优良的品质,加之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让“盘江酒”一时名声大噪、风头无俩。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第二酒厂也经历过低谷和寒冬,上世纪末,一场堪称新中国第三次“社会主义改造”的国企改制席卷华夏大地。第二酒厂也一样,离开了温室,被放逐到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随波逐流。与酒厂同龄的现任厂长苏锋,就在那个时候当上了厂长,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就想,厂里的职工都是父母兄弟,要是我也不干了,谁来带领大家干?好好的酒厂和酒就再也没有了。” 最困难的时候,从苏峰到职工,每人只能领取250元的补贴,被人听到了,嘲讽说“从厂长到职工都是‘二百五’”,实在受不起了冷嘲热讽,才每人增加了10块钱。 “我们酒厂原来的时候特别困难,人均只能发260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但无论如何艰苦,全厂职工都一直拼搏,做品牌,不做任何伪劣产品,到现在,厂里面的发展明显好转,这个和大家的拼搏和不离不弃是分不开的。”职工敖成彦颇有感触地道。 尽管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有很多以厂为家的盘江酒人,不离不弃,他们深知,酒厂一旦停下来,再想重开就没有机会了。坚持生产,坚持质量,他们把盘江酒的名声看得比自己的名声还要重,始终秉承“再困难也不做一滴不好的酒”的理念,在寒冬里咬牙坚持,等着雪融花开。经过几番挣扎,酒厂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世纪之初,在坚韧不拔的坚守之下,经过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第二酒厂,日见起色。 酒厂起死回生了,荣誉也随之而来。2006年,松山牌系列盘江酒获授“中国驰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重点推广单位)、“国家合格评定质过产品”称号。第二酒厂也获得了“全国质量诚信品牌示范单位”、“贵州绿色生态优秀企业”、贵州省“守合同守信誉单位”等荣誉。2017年,成为了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明德学院的实习实验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如今,厂区的面貌天翻地覆,旧貌换新颜。第二酒厂资产总额翻了近一番,实现了年生产盘江酒、盘州酒两个系列白酒420吨。经过了50多年的沉淀和坚守,第二酒厂的生产工艺愈加纯熟,品质愈加优良。盘江酒、盘州酒两个系列多款白酒均深受消费者喜爱,远近客商纷纷慕名前来订购,数十名职工也过上了好日子。 厂长苏锋说:“53年来,我们经过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走到今天,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近几年,产值、产量、营业收入、税金逐年增长。2019年实现产值816万元,营业收入483万元,税金143万元。今后我们将增加产量,扩大销量,保证质量,让消费者喝上放心的纯酿固态发酵酒。” (全媒记者 肖润贤 通讯员 彭仲恭 邓强 报道)